在台灣高達九成以上的人患有牙周病(包含輕度的牙齦炎、牙周炎),早期牙周病的症狀並不明顯,故常常忽略或誤以為是火氣大,而延誤醫治,引發後續嚴重的問題,在日常生活當中,也有不少民眾輕忽牙痛、刷牙流血的症狀,也大多放任自行緩解,無形之中加深了牙周病的隱患!
牙周病泛指發生在牙齒周圍組織因細菌感染的疾病,使得牙齦與支撐牙齒的齒槽骨萎縮,進而產生牙齒動搖,嚴重者甚至導致牙齒脫落。一旦發現病患有牙周病的疑慮,牙醫師會使用專門的牙周探針檢查每顆牙齒的牙周囊袋深度,在牙齦與牙根之間天生有些微的縫隙,當牙菌斑堆積在縫隙並往下延伸,就會使周遭牙肉發炎、與牙齒縫隙變大形成牙周囊袋,健康的牙齦最多探測到3mm的深度,若超過這個數據,代表牙周病已經悄悄找上門了!到了這個階段,如果拖延治療會使口腔病菌大幅增生,可能會造成牙根外露、牙齒脫落等症狀,甚至會引起更嚴重的全身併發症,因為,牙周病是細菌造成口內患處慢性發炎,除了影響日常生活品質,還可能感染壞死性筋膜炎、急性心包膜炎、細菌性心內膜炎等致死性的併發症;或是引發糖尿病患者末梢血液循環不良、血糖控制不穩的情形,甚至讓孕婦有早產或流產等風險!
常見的牙周病症狀有:
1. 牙齦紅腫化膿。
2. 刷牙流血,甚至牙齦自發性流血。
3. 口臭。
4. 牙齒變長或牙齦萎縮。
5. 牙縫變大。
6. 牙齒對冷熱敏感。
7. 牙齒動搖或位移。
8. 咀嚼無力。
牙周治療需要病患與醫師之間的配合,例如確實地刷牙與清潔牙縫、戒菸與定期回診追蹤。牙醫師在做全口牙周的檢查過程中,會請牙助記載每個患者牙周囊袋的深度及牙齦出血的情形,目的就在了解每一顆牙齒牙周破壞的程度及發炎的情形,牙周基本治療在於去除可能影響牙周發炎的因素,再來就是建立病人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因為,當牙醫師治療牙周病後,儘管牙周發炎的狀況改善了,但不正確的清潔習慣會導致細菌累積,經長時間的堆積、刺激後,又會再度造成牙周病的復發,牙周病治療需要患者耐心配合,平時也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雙管齊下有效控制牙周病。一般來說,治療的過程會先藉由超音波洗牙,洗牙過程是由高速震動的洗牙機頭與牙面輕輕接觸,藉由震動的洗牙機頭將牙結石、細菌移除,之後,牙醫師會再使用特殊的牙周刮刀,移除牙根表面剩餘的牙結石、並進行牙根整平術,除去牙根表面粗糙的結構及部分被細菌汙染的齒質,也能重新讓牙齒有個乾淨的環境,周圍的組織就會逐漸恢復健康。
牙周病基本治療後,會需要4~8星期的組織恢復期,再重新進行牙周檢查,確認牙周健康的恢復狀況,大部分的患者在第一階段牙周基本治療後就可以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但是,若經治療後還是持續處於發炎的狀態,就需要評估是否要進入牙周手術治療。牙周手術是門診手術,只需要在局部麻醉下,就可以進行,過程中,因為有麻醉藥劑的作用下,通常不會有明顯的疼痛。 牙周手術後,24小時內可以多冰敷,能減少手術區域的腫脹及不舒服,在手術後,手術區域有一些腫脹的不舒服,但不會影響日常作息,只要按時服用醫師開立的藥物,大約三至五天之後就可以改善,牙醫師會安排牙周回診維護,通常每3~6個月的時間就要定期的保養跟清潔,這能維持牙周長期的健康,也建議患者要戒菸,抽菸是一個會加劇牙周破壞的因素,也會讓牙周治療的效果變差、術後恢復狀況也不佳。
在門診中,我們最常見到的是慢性牙周炎。它是由於牙菌斑堆積、口腔衛生不佳所造成的牙周發炎、破壞,牙齒的地基支撐破壞後導致牙齒搖動或脫落。牙周病主要是因為口中殘渣跟牙菌斑沒被刷乾淨,牙醫師建議每天早起及睡前一定要刷牙,刷不到的縫隙死角需要搭配牙線或牙間刷徹底清潔,避免細菌累積孳生,每半年給牙醫追蹤檢查,找到清不乾淨的部位,讓牙醫協助清洗很重要。建議,小孩應3個月檢查一次,成人至少6個月一次。
江翠牙醫診所
🏡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雙十路二段165號
☎ 預約:(02)2255-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