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在照顧孩子的健康上不遺餘力。然而,每個孩子在成長時期,只要清潔上稍有不慎,就會容易形成蛀牙,使得乳牙提早脫落,有些家長也許不會過於擔心;畢竟孩子的乳牙終究會脫落,由長出的恆牙取代。那既然如此,牙醫為什麼還會建議裝上「牙齒空間維持器」呢?因為雖然孩子的恆牙,會從乳牙脫落後的窩洞中長出,但是過早脫落的乳牙,也會導致恆牙的發育出現狀況,若提早脫落的乳牙不做空間維持器,可能不利於恆牙的生長。
此外,因為缺牙處兩側的牙齒,有可能會逐漸向內傾倒、移動到缺牙處道空間,形成口腔空間擁擠、咬合不正;鄰近的牙齒也因為缺乏支撐而變得鬆動,如受到外力,會更容易脫落,形成骨牌效應,不做空間維持器,將使得孩子出現口腔空間擁擠、牙齒排列紊亂、咬合不正等狀況,會形成清潔死角,難以維持口腔衛生,久而久之將導致牙周病、蛀牙,未來也會產生更多牙套、齒顎矯正等治療費用。
蛀牙大致分為三種:
輕微:牙齒咬合面溝隙或鄰接面小蛀牙。
中度:牙齒深度齲齒,由蛀牙延伸至牙髓神經。
嚴重:牙齒蛀牙到斷裂以及剩下殘留牙根。
蛀牙治療方式:
輕微蛀牙:只要搭配溝隙封填及樹脂填補,就能完成治療。
中度蛀牙:已影響到神經,必須搭配乳牙根管治療及不鏽鋼(俗稱:小鋼牙)or 全瓷牙套復形。
嚴重的蛀牙:牙齒已經斷裂或只剩下殘留牙根,無法再用任何材料填補或假牙復形。在拔掉牙齒後,使用空間維持器,讓之後恆牙萌發時能有足夠的空間生長,不會長歪造成牙齒排列紊亂,或是根本長不出來,最後導致恆牙阻生。
那裝上空間維持器會痛嗎?空間維持器材質使用不鏽鋼,一般來說對孩子不會有過敏反應,初期剛裝戴上去時,可能會在環與牙齦交界處會有些許不適,有少數小朋友在裝上空間維持器會抱怨牙痛,此時裝上空間維持器後兩、三天內請勿吃太硬、太黏的食物,通常不舒服的症狀約2~3會改善。牙齒空間維持器,也可分為固定式空間維持器與活動式空間維持器二種,固定式空間維持器,黏著於口腔中,而活動式空間維持器較類似牙齒矯正器,某些情況下會使用假牙填補空隙,等到恆牙開始萌生,牙齒空間維持器即可拆除。
空間維持器Q&A:
Q:空間維持器」費用大概多少呢?
A:由於空間維持器不屬於健保範疇,因此會根據單一牙弓 (上顎或下顎) 的單側 (Band and Loop) 或雙側 (Lingual Holding Arch) 因而收費有所不同,一般雙側費用會是單側的兩倍。
Q:牙齒空間維持器甚麼時候裝最好?
A:最常見的狀況,是當孩子因外力受傷、使乳牙提早脫落時,牙醫就會建議孩子配戴空間維持器。另一種是奶瓶性齲齒(又稱奶瓶性蛀牙),是孩童較常見的蛀牙原因之一,因蛀牙而拔除的乳牙,需要配戴牙齒空間維持器,還有一種是天生缺少乳牙的孩子,也需要透過牙齒空間維持器,讓恆牙有足夠的生長空間。
Q:裝上「空間維持器」要怎麼清潔?
A:空間維持器的清潔並不會特別困難,如果有較大的食物碎屑卡在環(Loop)中,可以先用軟刷毛的兒童牙刷在維持器周圍正常來回刷拭,若仍然無法清除,或食物殘渣體積較大,亦可嘗試用沾溼的棉花棒輕輕將殘渣移除。
Q:移除「空間維持器」的適當時機?
A:正常來說,一旦原本保留空間給恆牙的牙齒萌發了,且恆牙已經接觸到空間維持器。在這一情形下,如果沒有即時將空間維持器拆除,就有可能會影響到正在萌發恆牙的生長,造成恆牙無法生長到達定位、甚至是長歪。因此,在裝戴上空間維持器後,除了清潔上要加強之外,也須定期回診,讓醫師能夠追蹤後續恆牙萌發的情形,以及評估是否能拆掉空間維持器。
孩子在成長過長中,或多或少會有蛀牙的情形發生,這時候家長不用緊張,帶著孩子先到牙醫診所讓醫師評估,如果是能夠復形回原本型態的牙齒,就用相對應的治療方式(溝隙封填、樹脂填補、不鏽鋼、全瓷牙套)處理。但如果蛀到無法挽回,必須拔除的程度時,空間維持器就是我們的第一選擇,將空間給保留住,才能讓恆牙冒出來後,有個舒服的空間可以好好地生長,江翠牙醫診所,由兒童看診經驗豐富的李達維醫師,細心、溫柔引導您的孩子進行治療,減少孩子對看牙醫的恐懼,我們同時還具備傳統矯正、兒童隱適美隱形矯正,及MRC功能性矯正,為每個孩子提供合適的矯正治療。
江翠牙醫診所
🏡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雙十路二段165號
☎ 預約:(02)2255-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