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顯示,55至64歲民眾的牙齒平均為21顆,65至74歲平均卻只剩下14顆,老年化和不良生活習慣容易造成牙齦萎縮、快速掉牙。重度牙周病患者,如果沒有妥善治療,牙齒喪失的數目如同骨牌效應,從一顆、到多顆、甚至於全口牙齒一顆顆接著掉,所以牙周病被視為掉牙的隱形殺手,研究更指出,牙周病與動脈粥狀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也有關連,它所引起的心臟病是目前造成國人死亡的前幾名疾病,因此,患有牙周病不僅只是造成牙齒脫落,更對全身健康有重大的影響。
造成牙周病最主要的原因,大都是因為個人清潔方式不當或對於口腔保健的忽略,使得食物殘渣殘留在牙肉邊緣,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慢慢形成所謂的牙菌斑、牙結石,當口腔衛生欠佳時,牙菌膜就會長期積聚在牙齦邊緣,牙菌膜裏的細菌會分泌毒素,刺激牙齒周圍的組織,例如牙齦、牙周膜和牙槽骨等,引致牙周病。如果牙菌膜積聚,牙齦邊緣會出現發炎徵狀,造成輕微牙周病(即牙齦炎)。若身體抵抗力下降,身體組織癒合能力欠佳,牙周組織包括牙齦、牙周膜和牙槽骨等就會遭受破壞,情況就會惡化,形成嚴重牙周病(即牙周炎),早期的牙周病不會有明顯的症狀,如果不及時治療,時間久了牙齦開始腫痛、牙齒搖動、甚至於需要拔牙或是牙齒會自行脫落,而造成口腔機能障礙的問題。
輕微牙周病〈牙齦炎〉:當牙齒沒徹底清潔,牙齦邊緣及牙齒鄰面就長期積聚牙菌膜。牙菌膜內的細菌會分泌毒素刺激牙齦,引致牙齦發炎。牙菌膜亦會被唾液(口水)鈣化,形成牙結石。由於牙結石的表面十分粗糙,因此導致更多牙菌膜積聚,使牙齦持續發炎,甚至有機會惡化成嚴重的牙周病。
嚴重牙周病〈牙周炎〉:發炎的情況持續而不處理,導致原本緊附於牙根表面的牙齦與牙根分離,形成一個空間,稱為「牙周袋」。這空間更易讓食物殘渣、牙菌膜和牙石堆積,使牙周組織持續受破壞,引致牙周炎。牙齦邊緣可能有膿液滲出,甚至長出牙瘡,牙齦和牙槽骨亦會慢慢萎縮,以致部分牙根外露,增加患牙根蛀壞的機會。
留意下列症狀,可能是牙周病的警訊:
1. 口臭或口腔有異味。
2. 牙齦從粉紅色變為暗紅色。
3. 刷牙時牙齦出血,或平時也會流血。
4. 牙齦腫脹或產生膿包。
5. 牙齦萎縮,牙根暴露及牙縫變大。
6. 牙齒對冷熱敏感。
7. 牙齒發生位移或無法正常咬合。
8. 牙齒鬆動或咀嚼無力。
牙周病治療方法:
牙周病的初期基本治療,可抑制牙周組織的破壞,目的在於減少和預防堆積在牙齒表面的細菌,牙醫師會先進行牙周組織的初步檢查,接著擬定初步治療計畫,如全口洗牙並刮除牙結石、牙根表面整平,並衛教患者正確潔牙方式,以利控制牙菌斑,在急性期,如紅腫、細菌發炎、疼痛等情況,也會投予抗生素輔助治療。
牙周病手術常見的有哪些?
1. 牙周翻辦術:有些病灶無法於基本治療之下,就能加以完全控制,此時便須藉由牙周手術的方式將藏在牙周囊袋深處的牙菌斑與牙結石完全清除,並將遭到破壞而呈不規則的齒槽骨缺陷整形,使牙周組織回復健康。
2. 牙周再生手術:當牙齒周圍的齒槽骨因牙周病產生楔形骨破壞時,在第一期治療後牙肉無法和牙齒密貼,進而無法有效降低牙周囊袋,此時可藉由牙周再生手術將骨破壞區域清創後填入牙周再生材料或是骨粉,必要時會在傷口處上面覆蓋一層再生膜,是可促進牙周組織再生的方法,修復先前受損的齒槽骨,使功能減退的牙齒,回復其穩定度及支持力。
3. 牙冠增長術:若因蛀牙太深,導致剩餘的齒質與齒槽骨瘠太近,就需藉由牙冠增長術修整牙周組織以增加牙冠長度,利於製作穩定健康的牙套。另外牙齒本身太短,則牙套就很容易鬆脫或發炎,此時也必須先進行牙冠增長術後,在做上牙套,這樣假牙才會牢固不易斷裂鬆脫。
4. 牙根整平術:進行牙根整平術時可視狀況施予局部麻醉以接受治療。牙根整平術是把附著在牙根表面的牙菌斑以及受感染的牙根表面刮除掉,使牙根表面恢復乾淨與光滑,促使牙周組織癒合。
如何預防牙周病:
1. 控制飲食,少食用甜食、粘質軟質食物多攝取纖維性水果及食物。
2. 正確刷牙方式,可用牙線、牙間刷、漱口水等輔助加強清潔。
3. 齒列不正或咬合不正者應速矯正。
4. 矯正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
5. 正確咀嚼以保持牙周組織之健康(不要單側咬) 。
6. 每半年定期至牙科院所進行口腔檢查及洗牙。
7. 作息正常,盡量不熬夜、生活步調要適時放鬆。、
8. 不抽菸、不吃檳榔、少喝酒。
江翠牙醫診所
🏡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雙十路二段165號
☎ 預約:(02)2255-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