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小兒科學會建議,孩子1歲時就能夠到牙醫診所進行口腔檢查。但由於國情文化及政策不同,很多父母親仍對幼兒口腔保健有許多的疑問,例如:孩子幾歲該看牙醫?如何維護口腔健康?幾歲要開始學習刷牙…等等的問題。
嬰兒在時期,喝完配方乳或是母乳後通常容易有奶睡的情形,且較小嬰兒不建議飲用白開水,因此可以透過使用潤濕的紗布巾或是軟布協助嬰兒擦拭牙床及舌頭清潔,若已長出乳牙,就建議使用牙刷及搭配含氟牙膏幫孩子潔牙,依台灣健保政策,只要孩子長第一顆牙齒,就可以接受每年兩次的牙齒塗氟免費服務,提供牙齒更有效的保護力,因此孩子長第一顆牙齒開始,就可到牙醫診所找牙醫師做評估檢查。當孩子約2歲已經開始會漱口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學習自己刷牙,此一時期,父母親可以開始訓練養成孩子規律潔牙習慣(如飯後、睡前清潔口腔的觀念),但還是由父母親或主要照顧者幫忙監督完成口腔清潔歐
一般來說,牙齒的健康型式在早期就已形成建立,如果在形成期疏於照顧的話,則乳牙和永久齒就會喪失它健康的資產,爾後雖然接受再好技術的修補或配戴假牙,也無法和天然牙齒相比擬。兒童常見的口腔疾病,不外乎就是在牙齒遇到冷,熱,酸或甜食時,牙齒會有酸痛感,又或者牙齒已經痛到難耐時才會就醫,但往往這都很容易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段,所以,當小孩萌牙時(約八個月大),父母親就開始帶他們去看牙醫,做定期口腔健康檢查,讓小孩習慣於牙醫師的檢查,並接受牙醫的建議,一起來維護孩童的口腔健康。
學齡前兒童常見的口腔問題:
1.萌牙:大多數的幼兒在萌牙時,會有情緒不好,易怒、流口水、喜歡把小東西含在嘴裏。
2.牙痛:大多數為齲蝕所引起,會有偏食或不喜歡吃東西的現象,情緒上顯得低落。
3.奶瓶性齲齒:常見於一歲半至三歲小孩,睡覺時夜奶讓牛奶、糖水、食物等留在口腔中,造成大量的牙齒破壞,尤其是上顎前齒及臼齒,盛行率可達四十~五十%。
4.牙齦發炎或齒齦膿:牙齦組織有紅.腫.潰瘍,甚至化膿的現象,這大多是由於口腔衛生不良所造成,導致三~五歲的孩童,幾乎有一半以上(五十七%)有牙齦炎。
5.口腔外傷:學齡前兒童約30%有外傷的記錄,在學步的小孩及三歲以下幼兒最易有前齒跌斷和口腔組織裂傷的現象,尤其是上顎前面牙齒最易受傷,受傷率高達七十一%。
6.咬合不正:前牙錯咬最常見,有的是先天、也有後天造成。
7.不良習慣:習慣於吸手指、咬指甲、咬鉛筆,或用口呼吸等。
家長們應避免以含糖食物或飲料來安撫吵鬧的孩子,多提供健康多纖維的食物,以降低蛀牙發生的可能性,有相當多研究都已經證實含糖飲料、零食對孩童的蛀牙有顯著的關係,發現孩童有口腔不良習癖,要即時戒除,如含奶嘴、含飯、吸手指等。當孩童乳臼齒有許多小凹及裂溝,可做齒溝隙封閉劑的覆蓋,以防止齲齒產生,並定期做的口腔檢查,有蛀牙應及早治療,「預防勝於治療」,必然會減少牙痛的折磨及金錢的損失。
江翠牙醫診所
🏡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雙十路二段165號
☎ 預約:(02)2255-203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