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35歲以上的成年人,8成以上都有程度不一的牙周病,40歲以上,比例更高達9成,牙周病的症狀並不明顯,有些人甚至完全沒有自覺症狀,尤其是在牙周病初期。牙周病的症狀包括刷牙時牙齦會流血、牙齦紅腫,或是出現持續性口臭等,牙齦發炎是牙周病的先期症狀,若置之不理,細菌會繼續往下侵犯骨頭,破壞齒槽骨,造成牙齒鬆動,若仍不予理會,牙齒還可能自行脫落。
牙周疾病可分為牙齦炎與牙周炎,牙齦炎症狀侷限在牙齦組織,最常導致發炎的原因是牙菌斑(俗稱牙垢)。當我們吃完東西後,留在牙齒表面的食物殘渣,若未及時清除,就會成為提供口內細菌生長繁殖的營養來源,聚集的細菌和食物殘渣混合形成一層半透明或白色、漱口也難以去除的黏性薄膜,這就是牙菌斑。牙菌斑易堆積在牙齦邊緣和牙縫處,若久未去除,會鈣化形成牙結石,導致牙齦發炎。
常見的牙周病症狀還包括:牙齦發膿、刷牙及用牙線時牙齦易出血、吃東西牙齦易出血、牙齦按壓疼痛或悶痛感、牙齦萎縮、牙根敏感、牙齒縫隙或動搖度變大、牙齒位移或變長、咀嚼酸軟無力、牙齒鬆動或逐漸分開、對咬異位、部分假牙會因牙周病而難以裝戴。
很多人以為上了年紀,掉牙是很正常的現象,其實不然。只要牙齒照護得好,牙齦健康,即使上了年紀仍然可以擁有一口好牙;但因牙周病是細菌堆陳所致,需要時間的累積,以致隨著年紀增加,發生率也會上升。此外,治療牙周病後,還要針對可能的加重因素進行矯正,例如缺牙重建等。一旦有缺牙,卻仍置之不理,也很容易造成部分牙齒受力過大,加重牙周病的症狀,若牙齒排列不整齊,也容易卡住食物殘渣,造成口腔內細菌量增加。
長期的牙齦炎會讓牙齒與牙齦之間的縫隙變深,形成牙周囊袋,牙菌斑與牙結石在囊袋深部累積,進而往下侵犯更深層的牙周組織,破壞齒槽骨,即稱為牙周炎。早期的牙周病在牙周囊袋小於5 厘米時若即時發現,只要讓牙醫師移除牙結石後,加強居家口腔清潔照護即可,但若牙周囊袋已超過5厘米,則需接受進一步的牙周治療。即使牙周囊袋已超過5厘 米,但若發現得早,可能只需接受基本的牙根整平等治療即可,但若嚴重度高,甚至得接受手術治療,至於藥物方面,當患者出現發炎感染等急性症狀時,臨床上會給予抗生素,解除其感染症狀,但並沒有藥物可以預防牙周病。牙周病經過積極治療達到穩定後,需每三到六個月回診檢查口腔及牙齒的狀況,可及早發現及時治療,定期維護才能減少復發的機會。
江翠牙醫診所
🏡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雙十路二段165號
☎ 預約:(02)2255-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