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來,患者對於口腔疾病的治療除了注重功能與美觀之外,更要求健康牙齒的保存,因此植牙治療變得相當普偏,但如果在植牙治療前沒有妥善進行牙周病檢查與治療,易導致人工植牙後「植體周圍炎」的發生。有些患者會以為自己可能刷牙太用力導致牙齦流血,因為不會痛所以就忽視它。台灣牙周病盛行率高達八成,是最常見的口腔慢性病,初期症狀可能是刷牙流血沒理它,後來等到牙齒搖晃鬆動才緊張,眼看著牙齒一顆顆掉,才驚覺事情嚴重了,那罹患牙周病牙齒掉了就沒事了嗎?牙醫師表示,即使牙周病患牙已掉,其他鄰近牙齒仍有細菌存在,若不積極治療導致骨頭嚴重萎縮,可能會不好做假牙。
牙周病早期並不會造成明顯的不舒服,因此常常被民眾忽略,也會因為害怕看牙醫而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建議民眾應每半年進行牙齒檢查與洗牙,以利早期發現疾病,才能提早治療防患未然。雖然牙周病的細菌是附著在牙齒、牙齦上,但患牙拔掉、移除了細菌,不代表旁邊牙齒沒有牙周病,只拔掉其中幾顆病牙,其他牙齒同樣曝露在牙周病風險之下,牙周組織包含了牙肉、牙骨質和牙周韌帶,這些都具有支持牙齒的功能,這些組織一旦受到破壞,支持牙齒的功能都會受到影響,嚴重時可能造成牙齒動搖甚至脫落的狀況!
常見的牙周病症狀有:
★.牙齦紅腫化膿。
★.刷牙流血,甚至牙齦自發性流血。
★.口臭。
★.牙齒變長或牙齦萎縮。
★.牙縫變大。
★.牙齒對冷熱敏感。
★.牙齒動搖或位移。
★.咀嚼無力。
牙周病也可能影響患者的社交與心理。停留在口腔中的細菌發酵,會產生口臭的問題,此外,牙齦、牙基遭破壞,讓齒縫隙變大、甚至往外暴出,影響美觀。許多民眾會想著全口無牙再做假牙,但全口掉光光是漫長的進程,不僅對生活影響相當劇烈,現在有很多研究也發現牙周病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疾病、骨質疏鬆症、早產、新生兒體重不足都有關係,別以為年紀輕就不會有牙周病問題,一樣要做好口腔衛生及每半年定期洗牙,讓牙醫師幫牙齒健檢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此外,全民健保也有給付13歲以上民眾每半年洗牙一次,初期的牙周病不一定會庝痛,時常被忽視,導致錯過了治療時機;所以日常生活中也要留心觀察,若發現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牙齦紅腄、口臭、牙齒縫隙變大及牙齦萎縮、牙根敏感等症狀,若是發現有以上的牙周症狀,建議及早就醫,接受專業的牙周病檢查評估及治療,才能維持牙周組織的健康,以避免因牙周發炎導致身體慢性發炎,進而引起更嚴重的問題。,人工植牙的材質不同於自然牙,有較不易蛀牙的特性,因此也讓許多病人輕忽,認為不需要保養牙齒,但其實不是如此;人工植牙應如同自然牙一樣清潔維護,以免植牙後因細菌感染惡化,導致植體周圍炎,造成植體脫落、植牙失敗。因此,要有一口好牙的關鍵就是先預防,不要等到變嚴重時才看醫生,植牙治療前必須妥善治療牙周病,後續定期追蹤照護,才能保持牙齒的健康,民眾平常也必須好好刷牙,別讓牙齒壞了身體健康。
刷牙次數的多寡與牙齒是否刷乾淨,並無一定的關係。真正的「刷乾淨」,不是只把飯粒、菜渣刷出來就及格。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人並不知道刷牙是要把細菌刷掉,而細菌主要是附著在牙齒與牙齦接處及牙縫,所以刷牙時,刷毛要碰到牙齦,而且更要用牙線來清潔牙縫,才能真正「刷乾淨」。牙周病跟清潔習慣有關,若拔除患牙,但清潔沒有確實,依然有牙周病的風險。牙周病主要的原因是附著在牙齒表面上的細菌叢—牙菌斑。口腔內的一些細菌相當容易黏附在牙齒表面上,若沒有足夠徹底將之移除,細菌就會持續堆積在牙面、牙縫間還有牙肉邊緣,形成鬆軟的薄膜,通常呈現半透明或白色狀,這便是牙菌斑。若是無法經過有效的清潔,細菌就會在口腔內造成持續性的發炎,破壞牙周組織,而造成牙周病,所以平常做好飯後跟睡前潔牙,搭配牙線或牙間刷加強清潔,保持口腔健康,多吃蔬菜少吃甜食,並避免吸菸,增強個人的抵抗力,不要讓壓力、睡眠不足等原因造成抵抗力降低而無法對付細菌,這些都是預防牙周病需要注意的事項。
如何有效的清潔牙齒?
建議使用小刷頭、軟刷毛的牙刷,並且至少三個月或是發現刷毛外岔時就更換牙刷。改良式貝氏刷牙法是一種簡單且有效的刷牙方式,方法如下:
1. 握牙刷時姆指前伸,保持刷柄水平;刷上顎牙齒時刷毛朝上,刷下顎牙齒時刷毛朝下。
2. 將刷毛放在牙齒牙齦交接處,刷毛與牙齒呈45度,輕壓使刷毛側邊接觸牙齒。
3. 刷牙的動作為水平的小幅度震動,一次刷兩到三顆牙齒,重複震動10~15下;動作宜輕,如果太用力時,會造成牙根磨損及牙肉萎縮。
4. 牙齒需要清潔的表面有上下顎的內外側,另外咬合面也需要清潔。
5. 刷咬合面時刷毛直接朝向咬合面,亦做小幅度震動,一次刷兩至三顆。
6. 建議以固定順序的清潔牙面,以免遺漏。
江翠牙醫診所
🏡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雙十路二段165號
☎ 預約:(02)2255-203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