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全台灣約有九成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牙周方面疾病,要說牙周病為國民病也不為過,成年人在20歲之後如果牙齒健康,大約可以用到80歲,牙齒才會逐漸鬆動脫落,但若在中年之後,有牙周病沒有好好治療,齒槽骨可能會提早萎縮,牙齒就容易脫落。
牙醫師在門診時也發現,當牙周患者突然發生牙周膿腫,或是口腔內突然出現多處的牙齦腫大,此時測量血糖時都明顯偏高,研究也顯示:糖尿病患發生牙周病的機率約為一般人的3倍,而且,糖尿病病史越長,牙周病也會越嚴重,也就是說,糖尿患者如果沒有控制好血糖,牙周病的進展也會比一般人加快5~10倍,而牙周病如果不治療與血糖沒控制好,兩者會互相影響,牙周發炎和血糖都變得更糟,這兩種看似不相關的疾病,目前已被證明有相當程度互相影響的關係。
許多臨床的研究,證實了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較嚴重的牙周疾病,為何這兩種疾病已被證明有相當程度互相影響的關係?糖尿病顯著症狀為吃多、喝多、尿多,但亦會於口內表現,包括口腔黏膜乾裂及燒灼感,因唾液分泌量減少和口內細菌群改變,會較容易蛀牙,高血糖的環境也有利口內牙周致病菌生長,因此糖尿病患者較易有牙周組織的破壞,而且糖尿病人的末梢微血管較不暢通,無法有效發揮血液運輸的功能,降低了口腔組織和牙周組織在受到細菌侵害後的復原能力。
對糖尿病人而言,選擇適當的飲食,妥善控制血糖能增加免疫力避免感染外, 還需要維持良好口腔衛生,定期進行口腔檢查與治療,若發現口乾、口角炎、口腔或舌頭有灼熱感,口腔黏膜有黴菌感染或出現扁平苔蘚時,請找牙醫師做診斷及治療,並且提供您近期的餐前與餐後血糖數值與糖化血色素值,告知自己的糖尿病病史、進展和目前身體狀況讓牙醫師參考了解。
牙醫師也表示,糖尿病患者除了胰島素分泌量就不足,當人體免疫功能下降,發炎因子產生,除了會抑制胰島素分泌,也容易造成人體對於口腔細菌的防護下降、口腔環境呈現酸性導致病菌於口腔內大量滋生,若糖尿病患平時沒有留意口腔的清潔,不僅容易增加蛀牙發生率,更容易感染牙周、增加牙槽骨骨鬆的風險。
牙周病的症狀?
1. 早期的牙周病症狀不明顯,甚至中期可能也只有輕微疼痛。
2. 有些患者會有牙齦紅、腫,或刷牙出血的現象。
3. 嚴重的症狀:牙齒鬆動、口腔疼痛、持續口臭、咬合變化、假牙會鬆動。
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病治療和一般牙周病治療方法相同,治療的首要目的是完全消除口內急性感染的病因,然後配合血糖的控制,雙管齊下進行治療,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如果對牙周病進行控制,例如:洗牙或牙根整平術、非手術性方式將牙菌斑及牙結石移除、拔除無法治療之嚴重牙周病牙齒,並適度地配合抗生素治療,對血糖的控制會有所助益。
如何預防?
1. 將血糖控制在目標內:糖化血色素小於7%。
2. 定期洗牙及檢查,牙醫師會在洗牙時檢查牙齒的狀況。
3. 若有膿瘡、腫脹,或牙周出血、牙齒鬆脫、嘴巴潰瘍,請找牙醫師治療。
4. 每天至少刷牙兩次、飯後刷牙,可避免食物堆積造成細菌滋生。
5. 使用牙線可有效地清除牙縫或死角的食物殘渣。
6. 餐後使用開水漱口或漱口水。
為了避免陷入兩者之間的惡性循環,糖尿病患者更需要比一般人注意口腔衛生,並養成良好口腔衛生習慣,包括正確使用牙刷、牙線、牙間刷等,並定期由牙醫師進行口腔檢查(每三到六個月,視個人狀況調整),才能預防疾病的發生及維護人體的健康。
江翠牙醫診所
🏡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雙十路二段165號
☎ 預約:(02)2255-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