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阻生齒就是該長出的牙齒未長出來,可能因空間擁擠位置不足、乳牙提早喪失,生長位置被其他牙齒佔據、型態異常、牙根彎曲或偏移歪斜而無法萌發,最常見的阻生齒是下顎智齒,其次是犬齒和門齒。當然多生齒也算是一種阻生齒,它多半發生在上顎前顎區,阻生齒並沒有特定的好發時間,人口腔內32顆牙齒,都有它正常萌發的時間點,其實只要每一顆該長出來的牙齒沒有長出來,都可能有阻生齒的困擾。
有下列兩個情形時建議拔除:
1.沒有萌出,但可能在日後造成危害,牙醫師評估後建議拔除。
2.有萌出並造成齒列擁擠、難以清潔,為防周邊牙齒受害,建議提前拔除。
另一種是阻生智齒,是指沒有適當生長空間的智齒。一般來說,人類的口腔空間無法容納32顆牙齒(包含後來長的4顆智齒),所以當智齒長出來時,可能會造成牙齒擁擠、感染、腫脹以及耳朵疼痛,這些智齒無法完整長出來,因此可能會往錯誤的方向或角度生長、從側邊長出來,或只部分長出,也因為錯誤生長,阻生智齒會影響附近的牙齒,可能造成疼痛或是其他牙齒受損,即使牙齒沒有明顯受損,也比較容易產生疾病問題,若是讓牙齒維持在牙齦下(又稱為阻生組織),細菌可能會因此堆積導致感染,感染後通常會造成疼痛或其他牙齒疾病時,醫師會進行手術拔除,當然也有許多人的智齒可以自然生長,口腔的牙齒狀況也會自然慢慢調整到好,所以只要有良好的口腔保健習慣,也無須額外拔牙,拔牙的年紀一般建議阻生智齒在18-24歲之間,趁牙根還未完全形成,骨頭年輕有彈性及和牙齒沾黏還未緊密前拔除,除了手術的難度降低外,無論是癒合上,術後的腫脹與疼痛都較年長者較好,而對側的智齒如果沒有咬合功能,日後也會因持續萌出而咬到對側牙肉造成受傷腫脹,所以通常建議於阻生齒手術時一起拔除。
阻生智齒的症狀:
1.牙齦紅腫或腫脹。
2.牙齦疼痛或出血。
3.張嘴困難。
4.下顎疼痛。
5.下顎周圍腫脹。
6.食物殘渣,清潔不易造成口臭。
7.齒槽發炎導致嘴巴有不好聞的氣味。
拔齒後的傷口若接近神經/血管,或牙根形狀特殊導致傷口變大,通常牙醫師會建議使用膠原蛋白,以確保術後的恢復,不僅加快傷口癒合,減輕疼痛感,降低感染率,還能促進齒槽骨再生,也降低口鼻相通、乾性齒槽炎發生的機率, 並非所有拔牙都需填補膠原蛋白,依照醫師判斷傷口狀況而定。
拔牙後填補「膠原蛋白」的好處是什麼?
1.降低疼痛感、感染率。
2.降低口鼻相通的機率。
3.加速癒合、促進齒槽骨再生。
4.降低乾性齒槽炎的機率。
早期診斷出阻生齒是很重要的,一旦發現太晚,阻生齒的牙根完全形成,矯正成功率會大幅減少,讓阻生牙齒自然萌出的機會也會喪失,拔牙會變成唯一治療方式。另外,阻生齒的形成與遺傳無關,父母有全口齊全的牙齒,並不代表孩子牙齒一定很健康,所以建議幼兒到青少年階段,最好3~6個月做一次牙齒定期檢查,以充分掌握牙齒矯正與治療的先機,以免將來反而花費更多時間金錢在牙齒矯治上,一想到拔牙,可能會有點嚇人,但假如拔完牙後,疏於照顧可能會導致更嚴重且永久性的問題,以下有些拔牙的注意事項,請務必遵守。
阻生齒手術後注意事項:
1.術後緊咬紗布30分鐘~1小時。
2.術後不要用舌頭碰觸到傷口,刷牙要避開患處。
3.術後6小時內禁止漱口,避免傷口又出血。
4.術後48小時內可以冰敷。
5.飲食上注意不要吃過熱、過冷、刺激性等食物。
6.檳榔、香菸、酒都要避免。
7.避免使用吸管,避免口腔壓力造成傷口出血。
8.請務必遵照醫師指示服藥。
9.部分案例會在智齒拔除後該處空洞過大,容易積藏食物,醫師會提供清潔用的針管需要在每次用餐完用針管吸水沖洗裡面的食物碎屑,避免傷口感染。
10.拔完智齒可能會有發燒不適、面部傷口腫、不易張嘴等問題,適當休息服藥即可緩解,但若症狀沒有隨時間緩解反而越趨嚴重,請務必立即告知醫師,儘速就醫治療。
江翠牙醫診所
🏡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雙十路二段165號
☎ 預約:(02)2255-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