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發炎.jpg

 

許多人以為牙齒按壓會痛就是蛀牙或是要根管治療,但也有可能只是牙周韌帶壓力過大而導致發炎等情形,在具體檢查之前,其實都不能確定疼痛原因,除了患者不一定能正確表達疼痛位置外,還有一點是疼痛可能會轉移,導致牙痛。

 

比較常見的可能是:

1.牙周韌帶發炎。

2.牙周病。

3.齒裂。

4.牙齦囊腫。

5.根管失敗或是再次感染。

 

牙髓炎.牙周病.jpg

 

牙周韌帶發炎可能是患上牙周病的前兆之一,由於大部分的牙周病都是緩慢發生的,因此許多患者在剛開始並不會察覺到疼痛感或是其他異狀,但當牙周韌帶受傷且明顯感到疼痛時,若是不及時處理,會導致細菌侵蝕牙周韌帶、牙齦或是齒槽骨等牙周組織而引發牙齦腫脹發炎的情況,因此建議還是在初期只是小問題時早點治療為佳,牙周韌帶發炎因為與牙周病、蛀牙等症狀類似都是牙齒酸痛、不舒服,因此常常容易被誤診,有些診所可能會直接採取進行根管治療的方式,由於若是牙齒進行根管治療將會抽取牙髓腔內的血管、淋巴以及其他組織,將容易使牙齒脆弱易碎以及顏色變深等問題,在經過根管治療後的牙齒也需要戴上牙套才能延長牙齒壽命,這將又是筆不小的開銷,因此建議患者若有疑慮,可以先跟牙醫師討論先從基礎治療開始,在觀察後續情況是否有改善。

 

一般來說對於牙周初期的牙齦炎與輕微牙周炎,以包含清除牙結石(洗牙)、牙根整平術與改善清潔觀念等非手術療程方式都能起到不錯的效果;但若是牙周病進入中後期,在牙周已被侵蝕的較為嚴重的狀況下,通常只有手術一途,牙周手術多樣,其中牙周翻瓣手術是較為常見的手術;通過翻開牙齦讓牙醫師清除齒槽骨深處牙菌斑,可以更徹底的治療牙周問題。

 

牙齦腫.jpg

 

牙齦囊腫就是牙齒下方的牙齦出現的鼓包,鼓包內堆積一些病菌與膿液,一般情況下大多不會痛;一開始鼓包會在牙根處,並且非常小、可能從外部看不出來,直到慢慢積蓄髒污、雜質,接著鼓包就會越來越大,如果出現了視覺上明顯可視的牙齦囊腫,千萬不可以擅自戳破腫包,因為內部充滿了膿液與細菌,如果擅自戳破可能會感染,加上如果食物殘渣跑進去、未清除的話,就可能會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的嚴重後果,初期的治療方式就是透過根管治療,只要排除感染源、清除膿液,並不讓病菌再次入侵的話,通常問題解決了;但如果錯失了黃金治療期,就可能得進行手術排除,這時候不僅治療比較麻煩,術後護理也會辛苦許多,可是如果到了這麼嚴重的情況,牙齒與牙周可能會受損到無法挽救的地步,可能就只能拔牙處理了,並且由於牙周受到了損害,有可能日後要植牙時,還必須先做補骨的手術。

 

牙齒斷裂通常與創傷相關。例如:車禍、從自行車墜落,以及意外造成的臉部衝擊,這些是常見的原因,這些類型的外傷性斷裂主要發生在前牙區域較多,齒裂除了牙外傷的原因之外;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吃硬、韌的食物,吃冰塊,啃骨頭、螃蟹,咬緊牙關,夜間磨牙等,對於牙裂的處置,如果影響到牙髓系統,則有牙髓相關處置;如果牙齒結構受損,則有不同類型的贋復〈補牙、嵌體、牙套等〉;嚴重的牙裂,拔牙是很有可能的,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調整飲食習慣,硬、韌的食物,吃冰塊,啃骨頭、螃蟹等盡量避免,而夜間磨牙,則建議尋求牙醫師訂製咬合板,為牙齒做更進一步的防護。

 

當牙髓組織嚴重遭受到細菌感染,引起疼痛不適時,牙醫師會為患者進行根管治療,也就是清除牙髓腔裡的組織與細菌,包含神經與血管,清除乾淨後會注入藥劑進行封填,保持它無菌的狀態,才能繼續維持牙齒的功能,一旦清創不成功,或是封填過程不確實,牙齒內部再滋生細菌,再度感染便可能會危及牙齒的壽命,或是引起根尖發炎、根尖囊腫。然而,根管治療失敗的症狀並不像初次神經痛那樣讓人不寒而慄,傳統根管治療幾乎是靠牙醫師肉眼執行,治療的過程全憑手感與經驗進行清創,然而,近幾年結合顯微鏡技術,顯微根管治療可以讓細如髮絲般的根管,在顯微鏡下放大,牙醫師進行清創的過程可以看得更清楚,不會錯過任何死角,而且治療過程因為可以看得更清楚,可以很有效率地降低患者回診次數,提升治療的成效。

 

 

江翠牙醫診所

🏡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雙十路二段165

 預約:(02)2255-2033

江翠牙醫-板橋牙科.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CDentalTaipei 的頭像
    JCDentalTaipei

    二次植牙,全口重建,兒童牙科

    JCDentalTai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